2009年10月31日 星期六

黎明代言富貴集團

典型媽媽榜樣獲青睞
黎明代言富貴集團
鄺漢光(左)與黎明(右)在儀式上簽署合約,由陳嘉榮見證。
(吉隆坡27日訊)大馬國寶級資深藝人黎明今日與富貴集團,進行“黎明┼富貴攜手愛心獻給您”簽約儀式,正式成為該集團新馬兩地的宣傳大使,共同履行社會企業責任。

富貴集團創辦人兼董事經理拿督鄺漢光主持簽約儀式時說,該集團去年正式進軍新加坡市場,適逢當時《錢不夠用2》正在新馬兩地熱映,黎明在戲中角色完美地詮釋了典型媽媽榜樣,也成了該集團大使的最佳人選,並成功以6位數字的酬勞,正式簽署黎明為集團代言人。

此外,鄺漢光甫在第四屆中國創業家高峰會暨世界華人創業楷模論壇,獲頒“世界十大華人創業楷模”榮譽。

黎明非常感謝富貴集團對她在演藝界的贊賞,也十分佩服鄺漢光從創業至今的眼光和毅力,成功帶領傳統殯葬業跳出框架,邁向現代化。

“我從事演藝事業50多年以來,一直都很關注社會公益活動;如今,感謝富貴集團幫我完成了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心願。”

988電台節目總陳嘉榮說,富貴集團與988攜手合作,推出一系列別出心裁的宣傳廣告,宣傳大使黎明透過空中向所有聽眾,宣揚孝道及關懷珍惜的重要性。

同時,由何志良執導、黎明擔正的富貴集團宣傳短片,近期在ASTRO頻道播出。

簽約儀式當天,富貴集團也為10月份生日的黎明慶生,並送上位于雪州士毛月富貴山莊藝術墓園的福地,作為生日禮物

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环保的纸制棺材

新近Hazel Selina设计了新的环保产品,它就是由100%的回收废纸材料和纯天然矿物质硬化剂制作而成的棺材,不仅在空间上做了改变,就连外形也是别具风格啊,不知道以后又会有怎样的类似产品面世呢,大家拭目以待吧....

响应环保的纸制棺材

响应环保的纸制棺材

响应环保的纸制棺材

响应环保的纸制棺材

响应环保的纸制棺材

时尚棺材设计-iphone-vista-棺材

Wal-Mart也賣棺材

爭死忠顧客 華爾網上賣棺材

華爾市場開始在網站上推銷棺材,圖為其網站上介紹一種鋼製棺材的售價、規格和特點,消費者可點擊定購。 美聯社
華爾市場開始在網站上推銷棺材,圖為其網站上介紹一種鋼製棺材的售價、規格和特點,消費者可點擊定購。 美聯社
世界最大的零售商華爾市場(Wal-Mart,沃爾瑪)希望,消費者死後仍繼續是他們的顧客。上周開始在其網站推銷棺材,價格比許多殯儀館的售價優惠。

華爾市場是繼其主要競爭對手好市多(Costco)之後,推出上網賣棺材的舉措。

華爾公司的網站上悄然列了15具棺材和數十個骨灰盒,價格從「銘記父親」和「銘記母親」等鋼製類型的每具999元,到中等價位的Excutive Privilege牌的1699元,都在2000元以下,只有Sienna Bronze牌的棺材,售價是3199元。

棺材定購後48小時內即可發貨。聯邦法律規定,殯儀館應接受來自第三方的棺材。華爾公司在網站說,棺材發送後不能退貨,除非運輸途中受損。

華爾市場出售的棺材是伊利諾州麥亨利鎮Star Legacy殯儀網路公司的產品,該公司執行長說,售後一周的反應超過他們或華爾市場的預計,華爾市場網站今後將銷售該公司200多種產品,包括寵物骨灰盒和紀念珠寶等。華爾市場集團的山姆俱樂部(Sams Club)網站也銷售殯儀用品如靈前花圈等,每隻約300元。

華爾市場網站允許消費者提前計畫,如買棺材可在12個月內付款,而且不計利息,使消費者免受棺材漲價的影響。

棺材價格的漲幅常是100%,殯儀業主波哈特說:「你可只花1000元就能買到高品質的棺材,而不需花2000甚至5000元,這對消費者有益。」

全國殯儀館主任協會會長表示,華爾市場參與棺材市場的競爭並不特別令人擔憂,因它的價格與殯儀館的每具500到5000元沒有很大差異,但華爾市場不具備的重要因素,是與人直接接觸和慰藉他人的能力。

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如果生命只剩下數小時……


作者按:前一個星期看了非常感人的副刊專題(關於死亡), 眼淚不聽使喚的往下流。因為與家人在8月上旬經歷了失去至親的痛。親身體驗宗教以及臨終關懷的神奇力量,希望能與更多的人分享我們的經歷。)

大舅年幼喪父,是我的母親一手帶大的。當年家母17歲,大舅10歲。因此,我們與大舅一家人從小一起長大,感情深厚

今年7月,大舅因咳嗽,身體日漸消瘦。看了兩次外診都說是普通的傷風咳嗽。後來去醫院照X光,獲知得了肺炎,沒什麼大礙。只是必須留院隔離治療。在醫院住了一星期,病情未見好轉。接回家休養,大舅開始呼吸困難,醫生說過一陣就好。我們不放心,再到馬大醫院。醫生初步診斷不是肺炎而是末期肺癌!當天,醫生對我、二表妹及三表妹鄭重地宣佈說病人的情況危急,可能過不了當晚。我們都嚇呆了。怎麼可能?我的大舅才56歲,他不抽煙、不喝酒……怎麼會是他?況且我的大舅當時只是呼吸有點困難,身體沒多大的疼痛,人還是很清醒的。

當時,我的腦海一片空白,全身顫抖。我不斷詢問醫生說我想找其他醫生診斷。醫生說我大舅的情況已很危急,待會兒會轉入加護病房。病人沒有這樣的時間。再加上他的主診醫生是癌症權威,家屬沒必要這麼做。醫生勸我們做好心理準備及盡量完成病人的心願。天啊!我看看手錶,當時是下午3點45分。如果真的如醫生所推斷的今晚,那麼大舅的生命就只剩下區區的幾個小時……

要大舅沒有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

我進去病房跟大舅說了幾句話後,飛奔去停車場。強忍的淚水已經不聽使喚決堤了。感恩的是,我在3年前曾上過星洲日報與慈悲關懷服務會主辦的安寧照顧培訓課程。我不斷提醒自己要冷靜,要盡力讓大舅沒有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一回到家,我只敢告訴家母及親人們有關大舅病情危急,並沒透露病人可能過不了當晚。當時,家母幾乎哭昏。當天晚上,大多數的至親都趕到醫院去見大舅。

我沒有去醫院,我把安寧照顧培訓課程的講義重新複習一遍。豆大般的淚珠滴在講義上。原來,真正面對親人即將死亡的時刻,才讓我真正看懂死亡。我不斷祈求菩薩多給我們一點時間,那怕只是一天而已。我發願要盡力讓大舅沒有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要盡力讓在生的至親們沒有遺憾,只有這樣才能把彼此的傷痛減到最低。如果大舅當晚就走,他的家人及至親的心靈創傷難以撫平。我把手機放在身邊,一整晚沒合上眼睛。好不容易等到天亮了,我的手機沒響。大舅還活,真好!

不久,手機響了。是表妹的來電。我忐忑不安地接聽。只聽到我的小弟說大舅的電腦斷層掃描報告出來了,大舅的癌細胞已擴散全身,他的壽命證實只剩下一兩天而已。當時表妹們已完全崩潰了,只會哭泣無法言語!我急忙趕到醫院去,趕緊約了慈悲關懷服務會的護士給於表妹們輔導。當時,只有我和幾個弟弟接受了大舅即將離世的事實。其他親人始終不相信,他們盼望奇跡。果汁、草藥、偏方、神丹、神明等等;只要能給予一線希望的,大家都願意一一嘗試。

親人不忍大舅在死亡邊緣掙扎

眼看身邊的親人們接近崩潰的樣子,我決定帶動親人們持素發願。帶領親人們念阿彌陀佛。期盼佛陀慈悲撫平傷痛;希望菩薩慈悲接引大舅往生極樂淨土。很神奇地,親人們都能接受我的建議;雖然平時他們都只是拜拜神明,沒正式接觸佛法。

我開始在病床旁陪大舅談天,帶領舅母、表妹們、家母、阿姨及舅舅們向大舅懺悔、告別。我也引導大舅說出內心最放不下的人、事、物;最痛恨的人;一生最快樂的事;最感激的人等等。當他說到最感激的人是他大姐(也就是我母親)及他的兄弟姐妹時,在旁的家母已泣不成聲。但我知道,這句話給家母最大的安慰。談起一生最快樂的事,大舅說他一生中,最欣慰女兒們有好的工作及好歸屬。他的女兒們都已淚流滿面。當他說起最痛恨的人時,我勸大舅原諒他,大舅竟也點頭答應。我吩咐大舅如果他覺得很辛苦時,看見一道光時要念阿彌陀佛,跟菩薩向前走別回頭,他微弱的聲音說好。我們在旁一起助念。大舅又平安地渡過一天。

第三天,我們開始討論後事;聯絡後事的負責人。我們也在病床前陪大舅一起回憶過去的種種時光以及在一起的美好回憶。當天,大舅曾經歷好幾次的痛苦掙扎,雙眼翻白,手腳開始冰冷。當時二表妹及家母幾乎昏厥。看大舅在死亡邊緣掙扎,我們的內心溢血,痛不欲生。當天晚上,我的四弟開始咆哮,他不要在旁陪伴大舅了。他不忍心看大舅那種苦苦求生,痛苦掙扎的表情。他說如果大舅就那樣在他面前斷氣足以令他痛苦一輩子。我聽後,大哭一場。

留下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隔天一早,我決定到修成林幫大舅還冤親債主,求地藏王菩薩加持保佑。讓我大舅的病快快好起來。如果不能好的話,只求讓他安祥地離開。我們開始在病床前播放地藏經。說也奇怪,從那一刻起,大舅已沒出現痛苦掙扎的情況了。醫生說病人隨時會走。大舅的家屬已同意不做插管急救治療,不想大舅再受無謂的苦。我的妹妹哭說不要大舅今天走,因為今天是她的生日。她不要每一年都過心碎的生日。

第五天下午,大舅已昏迷。我獲知大舅跟他的大女兒有一點點過節,苦勸他的大女兒到他的床前懺悔、道別。初時,她不肯。後來被我說動了。大表妹在病床前陪伴、助念。當晚,所有親人趕到醫院陪大舅,惟獨我沒去。我必須留在家裡看顧我那兩個幼小的孩子。臨睡前,我把手機放在身旁,心中默念不想半夜被電話驚醒。過後,我沉沉睡去。當我醒來時,以為天已亮,心想大舅又挨過一天了。拿起手機一看,才凌晨1點27分。恰巧電話屏幕出示大弟的來電,大弟說大舅在所有親人的陪伴下安祥地走了。往生的時間是1點25分。啊,真不可思議呀!我趕緊播電聯絡後事負責人。口念阿彌陀佛。

大舅在8月5日往生了。離世前最後的那段日子,前後不到6天。但那短短的6天是我們這一生最美好以及珍貴的回憶。大舅的葬禮採用簡單莊嚴的佛教儀式。雖然大舅沒有奇跡般存活下來,但大舅在病的當兒和在他走後,我們家裡發生了太多的奇跡。家父及家母希望當他們有一天必須離開時能像大舅一樣,有機會和至的人做最後的告別是何等的幸福啊!我們大多數的至親都持素49天;小舅成功戒掉了三十幾年的煙癮;我們可以毫無避忌地談論死亡;樂觀看待死亡;更珍惜家人;還有寫下了這篇文章替全家人療傷等等。難道這不是奇跡嗎?

大舅,願您安息。我們永遠懷念您……

星洲日報/副刊‧作者:陳美婷‧2009.10.13

2009年10月11日 星期日

著名作家姚拓舉殯,安葬富貴山莊



October 11, 2009 18:04

著名作家姚拓舉殯
文壇摯友追思
(吉隆坡11日訊)著名作家兼書法家姚拓今午2時許舉殯,並安葬在士毛月富貴山莊風景墓園。

中午12時,不少文藝友人陸續抵達富貴紀念館,送別這位已故文壇摯友。

下午1時30分,出席者與姚拓家屬為姚拓進行最后一場告別追思儀式,學生週報作家讀者,即學友會聚集靈堂前,以柔和音桑獻唱姚拓老先生生前喜愛的歌曲,祝福他一路走好。

追思會氣氛頓時變得輕鬆,學友會雖為姚拓的離去傷心難過,但仍強忍傷心淚,以笑聲歡送這位文壇老前輩,場面溫馨感人。

下午2時,牧師為姚拓主持殯葬禮儀后,送殯者步入靈堂瞻仰姚拓遺容,有者依然難忍悲痛,流下傷心淚。

出席家屬包括長子姚守稼、媳婦吳儉、二子姚守穰、長女姚花開、二女姚露露、孫男姚福偉、孫媳婦趙潤霞、誼男梁放及誼女鞠藥如。

姚拓于本月7日早上9時在吉隆坡班台醫院病逝,享年88歲。

姚拓老先生原名姚天平,又名姚匡,另署姚拓、張兆、魯莊、魯文等筆名,1922年11月9日出生于中國河南省鞏義市桑林鎮的魯莊,是馬華著名作家、編輯以及出版人。他在1950年移居香港,曾任《中國學生週報》主編、《大學生活》主編、社長等職。1957年移居馬來西亞,歷任《學生週報》、《蕉風月刊》主編及社長三十余年,曾任大馬友聯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及大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總編輯二十余年。

2009年10月6日 星期二

溫柔地告別


文/林芝安

「或許我們生命中所有的暴龍都是公主,她們只是在等著看我們美麗且勇敢地行動一次。」 ~德國詩人里爾克

「媽媽,我要去睡冰床了,」13歲、眉清目秀的瑋澤躺在林口長庚兒童醫院病床上,吐出這句話之後沒多久就過世了,臨走前,面容安詳

瑋澤9歲那年,突然發現自己手腳愈來愈沒有力氣,身體莫名疼痛,在台北各大教學醫院求診、轉診,始終找不出病因。整整花了一年,最後才被長庚醫院腫瘤科洪悠紀醫師診斷為「原發性神經外胚層腫瘤」。

從此,瑋澤開始過著與惡性腫瘤為伍的生活。身體情況好,媽媽就陪他回學校上課,情況轉糟時,只好回醫院住院接受治療,「再怎麼痛,他都不哭不鬧,」瑋澤媽媽語氣既心疼、又安慰。

一年年過去,瑋澤待醫院的時間愈來愈長,年紀雖小,卻知道自己生了什麼病,而且堅持親自簽「放棄急救」醫囑聲明,「因為他不想像隔壁大哥哥過世前,全身插滿管子,痛苦掙扎,最後七孔流血走了,」幾乎全天候守在病床旁的瑋澤媽媽說。

病塌旁的同學會

不知道什麼緣故,瑋澤似乎知道自己來日不多,他跟媽媽說,很想念同學。媽媽提議幫他辦個小型同學會,邀請幾個要好的同學來看他,媽媽準備了三明治、奶茶、麥當勞快樂兒童餐(瑋澤看著同學享用),在病床旁掛上氣球、彩帶,瑋澤靜靜地聽著同學七嘴八舌說班上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蒼白的病房變得熱鬧活潑。媽媽當然也跟同學說明瑋澤生了什麼病,解釋瑋澤必須頂著大光頭,那麼久不能上學的原因,以去除孩子們內心的恐懼。

從來,瑋澤媽媽都不隱瞞瑋澤病情,「我總是跟他說,隨緣,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以後不管發生什麼,我們都是愛你的。」

同學會完那天晚上,瑋澤賴在媽媽身旁說:「媽媽,謝謝妳,我今天好開心。」

瑋澤過世前一個月,長期照顧瑋澤的醫療團隊成員之一,方恩真護理師在一次閒聊時,問瑋澤有什麼願望想實現?

「我想幫洪醫師過生日,」當時腫瘤已經侵犯到心臟附近的瑋澤不假思索道出。對瑋澤一家人來說,長期悉心照顧瑋澤的洪悠紀醫師無疑是救命恩人。

某個星期五下午,幾乎動員醫療團隊每個人,有人負責訂花,有人買蛋糕、水果,還得有人負責支開洪醫師,想辦法找理由讓她查完其他病床,最後來到瑋澤病房,來個大驚喜。

當瑋澤出其不意捧出蛋糕,對著洪醫師說「生日快樂」,那一瞬間,又驚又喜的洪醫師感動落淚,圍繞在瑋澤床邊的醫護人員們,也忍不住眼角泛紅。

慶生會結束後,瑋澤趁著體力還好時,自己打電話問候住在外地的阿嬤。他將訪客送來的水果分送給護士阿姨,謝謝她們多年照顧。最後一個星期,瑋澤幾乎沒吃東西,只喝水,不做積極治療。

原本就很安靜不多話的瑋澤有一天突然說:「媽媽,我要放下,一切隨緣。」那時媽媽並不清楚瑋澤想表達什麼,直到三天後才恍悟。

那天是個風和日麗的春天早晨,瑋澤躺在媽媽懷裡,輕聲說著:「媽媽,我要去睡冰床了,」然後闔眼離去。

「兒子教會我,不要太在意很多事,」瑋澤媽媽淡淡笑著說,瑋澤這幾年生病,讓以前只知道賺錢、很少與孩子互動的老公開始幫忙接送兒子女兒上學、詢問功課,全家人關係變得更緊密。

為了讓瑋澤走得「歡樂」,瑋澤媽媽辦了一場很不一樣的葬禮。

靈堂前的遊戲

媽媽相信,瑋澤去了天堂,身體脫離病痛後,會過得更開心、自由。「我們應該感到欣慰,」她不想將葬禮弄得愁雲慘霧。

她將瑋澤同學摺好的紙鶴掛在靈堂兩側,準備了許多零食、飲料,抱著再幫瑋澤辦一次同學會的心情。

剛開始小朋友們來上香時,童稚臉龐充滿害怕、不知所措,也不敢靠靈堂供桌太近。這時,瑋澤媽媽突然提議,「我們來ㄅㄨㄚˇ-ㄅㄨㄟ(擲茭),問看看瑋澤在天上都做些什麼?」

很快地,這個勁爆提議將瀰漫靈堂內的濃濃哀傷,一掃而空。

有個男生先跑出來,站在瑋澤相片前唸唸有詞,手握兩個硬幣就往地上丟。他問瑋澤天上有沒有電視可以看。

同學們陸續冒出一連串的好奇:在天堂要上學嗎?也要寫功課嗎?那裡有沒有電動玩具可以打?有其他玩伴嗎?會不會無聊?

連女生也不落人後。小女孩捧著一束花跟瑋澤說:「這是我用零用錢買的,花了150元,我很捨不得,不過還是要送你。」

「瑋澤說捨不得就不要送嘛,這麼不甘願,」媽媽幫忙擲茭問瑋澤喜不喜歡。

結局是,為了搶位置發問問題,男女生在瑋澤靈前擠成一團,又笑又鬧。歡笑聲趕走了葬禮特有的冰冷氣味,孩子們玩興大發,竟然不想回家。

「這是我見過最溫馨的葬禮,」瑋澤老師孫義芬說。

有些時候,大人反而比小孩難釋懷。到了民間習俗「頭七」的日子,瑋澤阿嬤很傷心地問瑋澤姐姐,為什麼沒有哭?

「我才不要哭,他在天上過得很好,」瑋澤姐姐回應。

瑋澤姐姐一開始很生氣老天爺,為什麼讓弟弟發生這樣的事,很恨、不甘心。可是在入殮那天,當瑋澤被放入棺木的那一剎那,她赫然發現,弟弟對著她,柔軟的臉上竟現出一抹笑容!

「瑋澤姐姐後來跟我說,弟弟像個大洋娃娃,只是睡著了,他應該不會再疼痛受苦了,」瑋澤媽媽眼神望向遠方。

她固定到學校擔任志工媽媽,輔導需要被關懷的學生,雖然剛失去一個兒子,依然神情愉快,充滿活力。因為「生命生生不息,死掉的只是軀殼,靈魂永遠存在,瑋澤將繼續他該有的旅程,」媽媽語氣堅定。

你想如何做最後的告別?「你和你所愛的人有一天都會死,而生命絕不只是你現在所經驗到的。」-《體會死亡》。日本導演黑澤明在電影《夢》裡,有一段描述:全村的人吹奏音樂、邊遊行邊灑花,歡慶老奶奶的過世,有個老爺爺正要趕去加入慶典行列,他是老奶奶初戀情人,他告訴從外地來的年輕人:「順著大自然生活,死本來就是一件值得喜悅的事。」

【 本文摘錄自《康健雜誌》56期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health.asp


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百無禁忌?! 人生最後一個儀式!

聖嚴植葬 帶動環保葬風潮

4266034747027993159.jpg (400×373)

2009.3.15

「人本是塵土,死後也該歸於塵土。」聖嚴法師法體2月15日植葬後,帶動環保葬觀念,國內多處設有植葬的園區,詢問電話大增。

台北市政府自2003年率先推動環保樹葬,並在富德公墓規畫樹灑葬區「詠愛園」,目前有近千位往生者在此安息。北市府殯葬處副處長楊薏霖表示,法鼓山聖嚴法師後事採植存後,民眾對樹葬的詢問度大增,目前每個月約有25位往生者樹葬。1個月來向台北縣殯儀館預約、詢問植葬者,平均每天至少約20通電話;高雄市還有人將安置納骨塔十多年的先人骨灰,準備4月植葬北縣金山,要和聖嚴葬在一起。

北縣府2007年11月起與法鼓山合作設立「金山環保生命園區」,為配合法鼓山人力,縣府採每周二至周日、每天最多接受3人受理申請,但可預約;至2底已有369人完成植存、34人預約。

除了植葬,也有人採海葬、牆葬,同樣環保。台北縣市與桃園縣5月初將聯合舉行海葬,桃園縣已有6人登記。有位緬甸華僑幼時因戰亂輾轉來台,無法回鄉,生前就矚咐女兒把她的骨灰灑向大海;另兩名外省籍人士,在台也沒親人,也要求骨灰灑向大海「歸鄉」。宜蘭縣員山福園樹、灑葬區前年完工,灑葬已有13人,樹葬9人,以佛教人士居多。不過,仍有些地區乏人問津,例如苗栗縣竹南鎮公所3年多前完成了多元葬法園區「憶園」,提供花葬、灑葬、樹葬及壁葬,至今罕有人申請,園區仍像座公園。

至於海葬,北縣已連續3年與北市合辦,去年桃園加入,報名總額60名,有43名參與,其中1名是娶台籍太太、在台大任教的日本教授;今年也有60個名額,目前北市20位、北縣5位及桃縣6位報名。植存、海葬儀式簡單,莊嚴、肅穆,家屬無須負擔任何費用。

【摘錄自2009年3月15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2009年9月27日 星期日

陳欣舉殯 陳依依哭別父親

2009年03月29日 09:21 光華日報

  報道:梁若詩

  攝影:溫華達

  (吉隆坡30日訊)本地資深音樂人陳欣老師日前病逝,享年68歲,今晨9時30分舉殯,遺體葬於富貴山莊墓園。

  陳欣去年尾被證實患上肝癌,經過割除癌細胞手術後,一直依靠抗生素控制病,與癌症病魔鬥纏數月,上周五27日病情惡化,隔日即與世長辭,于吉隆坡富貴紀念館設靈,整個喪禮采佛教儀式進行。

  今早出殯前也在靈堂舉行告別會,藝人李燕萍、高山到場出席送別陳欣最後一程,陳依依在送殯時忍不住哭叫:“爸爸、爸爸”,場面感人。

  哥哥承諾實踐心願

  在送別前,陳欣的哥哥陳金泰發與專程前來送別的親友表示衷心感謝。他在發表致詞時表示,早前馬來西亞華人藝人公會舉辦《愛心揚藝溫欣夜》,為弟弟籌得10萬令吉,這筆錢也用來為弟弟辦理身後事。

  他説,弟弟一生熱愛音樂,他還有很多心願還未完成,努力實踐他未完成的心願,希望他能安息。

  陳欣原名陳金宗,1941年8月24日出生。他自1967年在柔佛家鄉古來組織一支5人樂隊開始步入歌壇。早年以陳新的藝名出版過數十張老歌唱片,其後以陳欣之名轉向幕後發展,創作的歌曲上千首,其中成名作有《河山萬里晴》、《秋風》等。

  方愛凌專輯成遺作

  他在事隔數十年後,於2007年5月出版的專輯《歌壇烽火40載》。專輯除了重新演繹他寫給其他歌手的作品,也特別寫了兩首新歌《遠山在含笑》和《啓飛的巨龍》,其中最具意義的是與依依合唱《因為有你》,以及為林連玉教育基金而寫的《族魂》;他為方愛凌製作的《無奈》專輯則成了遺作。

  ■ 陳欣的兩名女兒及一名兒子落淚送行,陳依依(左)在送殯時忍不住哭叫:“爸爸、爸爸”,場面感人。

  ■ 陳欣今晨在富貴紀念館出殯,藝人及親友前往送行。

富貴紀念館--五星級的喪禮

同事妈妈刚过世所以来到富贵纪念馆。

吓坏了。这是五星级酒店吧。

只是大堂的装潢就有够富丽堂皇的。

那水晶球闪耀夺目得教人陶醉。

我们被接待员带到电梯时,还张大嘴巴得个洞。当电梯门打开后,看见的是柔和舒服的黄色灯光和美丽的两张古典椅子。我想死后的人若躺在这里迎宾弔唁追思是多么有面子啊。


同事母亲在紫罗兰大堂内,给了帛金后,由于在打斋没进灵堂,所以我们坐在离大堂不远处的真皮沙发上聊天。
真的叹为观止。
一辈子只去过阴沉得过分的灵堂,都是一般有限的日光灯照明,气氛伤心得过分。
就算,电影里香港人也在简单的灵堂摆几张铁制折凳加风扇,气派也属一般。
今日真的大开眼界。
且不说全室的地毯和冷气设备,还有戏院般的席座,甚至像星巴克的咖啡桌角落让宾客于家眷聊天,大堂后部还设家属休息室呢。
而顾及冷气室不宜烧香则以菊花代香让宾客鞠躬敬礼。
可是不敢在灵堂拍照,怕对往者不敬,所以只拍通往灵堂的走廊处。

同行的留意到帛金处有准备米粉斋咖喱和咖啡,就说,早知道来这里晚餐了。
却注意到食物台旁的墙上贴着“严禁饮食”,楞!
有侍者走过放下几包长寿花生和纯净水。不知是否真的延年益寿?
同行的又说,不知富贵山庄老板新年在家里是不是也用这长寿花生款客?


后来打完斋,同事看起来蛮想得开。
他说:看了妈妈的安葬点后,觉得很安心,因为富贵山庄的坟场环境优美怡人,她一定能得到安乐。
他还说:有空,大家也该make a trip....
(楞)

有听电台的应该知道富贵堂城吧!先给你看看模型⋯⋯
买几个单位吧,听说“等同”免费的!
只是看来好像没有马来市场~

摘自:強記日記

一句話的溫柔



吳若女

我們常對別人的不幸,不知所措。
但適時的一句話或一個擁抱,卻能給對方極大的安慰。

我在波士頓唸書時,曾認識一對公費留學的夫妻朋友,先生在 通過 博士論文口試的那個月,發現自己得到一種罕見的癌症,而且是末期。

太太在電話那頭哽咽:「他病了,為什麼這麼好的人會碰到這種事?」在美國和他們互相照顧,親似家人的我,竟啞口無言,不知如何是好。

先生出殯那天,我在告別式上,看到太太和4歲與6歲的小女兒,站在台前木然遲緩地鞠躬答禮,想到「她們母女三人,以後要怎麼走下去?」心中就有說不出的悲傷與不捨,淚水也止不住地流,滴在黑色的衣襟上,我自己,都快哭到昏厥。

直到晚上,哀慟的太太才喃喃自語說:「你看他做人多成功!」那時只剩下我,聽她沒頭沒腦地說,「來的人都捨不得他,好多人在哭,連你也哭成這樣……」我是真的除了哭,什麼也不會。

後來,我才知道,好多人跟我一樣,碰到這種情況,常不知所措。當朋友生病、面對親人死亡、離婚或失業時,自己會突然「失能」,變得不會說話,也不會應對,甚至,連手腳都不會擺。

但我對自己的無能,卻有些愧疚與不安,直到讀了一篇報導,心中才慢慢釋然。

美國杜克大學社區健康照護中心的社工師皮契爾解釋,如果我們目睹別人的痛苦或不安,會變得無能無語,甚至想逃離,都是正常反應,因為,那表示我們對此也感到害怕或焦慮。

安慰陪伴,也是一種人際關係。許多研究發現,人在沮喪時,如有朋友相伴,即使是最拙的話,也有安慰效果。因此,每個人都該培養這種能力,才能與人互為支持,彼此幫助。

於是,我開始我的學習之旅。

去請教不同人,特別是有經驗的心理諮商與輔導人員,問他們怎麼適切、有效地陪伴朋友?


當朋友生病了

在馬偕醫院的協談中心,和社工師曹淑華聊起上述遭遇。

她勸我別太自責,別怪自己好像使不上力。其實,無聲的陪伴與關心,已經給他們很大的力量。

但她也提出許多建議,卻是我從前不知道的。

像是朋友罹患重病時,我們能做的,是先傾聽及接納他的感受,而不是用常識或醫學知識與他辯駁,企圖說服他別擔心。生病的人多半既震驚又害怕,也可能忿忿不平,覺得為什麼是他,或已坦然接受。但不管怎麼樣,都要先接受他複雜的情緒,讓他安全無懼地說出來。

接下來,再表達你對他的疼惜或不捨。像是「知道你病了,我心裏也好難過」。如果已進入重大手術或化療,不妨告訴他:「你好勇敢,聽說這種手術或化療很辛苦,你真的很不容易。

如果,他的情況愈來愈糟,甚至進入臨終狀態,更要仔細聽他心裡想說的話。因為他有可能想交代後事,也可能想感謝或叮嚀朋友,別拒絕或壓抑他,不要用「別想那麼多,一切都會沒事」的話來搪塞。反而要適時問他,「你還想做什麼?」、「還有什麼願望?我們可以幫忙的?


當朋友失去所愛的人

至於 那位 太太的遭遇,曹淑華說,我和她一起同哭,是再好不過的安慰了。

面對親人的亡故,人會有很多情緒,像傷心、哭泣、自責或強烈的失落感,這時,還是先照顧他的情緒。

當對方傷心哭泣時,就在旁邊遞上衛生紙,拍拍他或抱抱他。人在極度哀傷時,無形的肢體語言,比什麼都有用。

如果還是想說點話,不妨說:「我知道你很難過,我也是」、「我也很想念他」。但別說:「別再哭了,這樣哭對你身體不好」或「你要節哀順變」,因為這只反應出我們不知如何是好,希望趕快停止這窘境。但真正對他好的,是讓他的悲傷有個出口,把情緒宣洩出來。

有時候,做點什麼會比說什麼更好。但別只說:「要幫什麼忙,告訴我」,而是更具體的:「我要去超市買菜,要不要順便帶點東西給你?」或「我要帶小孩去看電影,你那個大的可能有興趣,要不要讓他一起來?」不著痕跡的邀約或幫忙,會給對方說不出的溫暖。

最後,失去親人的朋友,需要長期陪伴和關注,而不是葬禮結束就好了。根據觀察,失去親人,通常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才能慢慢恢復,有人更長。所以做朋友的,別忘了繼續關心他,隔一陣子打個電話、寫個e-mail或卡片,問候一下。

我很感謝曹淑華給我這麼多寶貴的建議,如果能早點知道該多好。但陪伴安慰原來不止一種,還有別的,而我很快就碰到了。


當朋友丟臉難堪

那天一大早,我被急促的電話聲吵醒,「我的事,有人說要爆料,」一個女友慌張地說。

「什麼事?」

「就是我和某人在一起的事。」原來,是前陣子和她有親密關係的男子,身旁還有許多舊愛,其中一人威脅她離開,否則要把她抖出來。

「這樣會害死我,我還有先生和小孩,」她急得哭起來。我嘆了一口氣,心想「我不是都跟妳講過了」,但看她如此驚慌,便不忍再苛責。

後來,她吃了很長一段時間抗憂鬱的藥,醫生診斷她是重度憂鬱。

她的事,又再一次讓我覺得,自己實在不是好的安慰者,除了耿直的脾氣和強烈的道德感,好像什麼忙也幫不上。

於是,我又帶著疑惑,去找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關輔中心主任葉貞屏。

在討論過程中,她給我許多亮光,讓我知道,做人,其實可以更柔軟有彈性。

從頭講起吧,如果朋友願意跟你說他丟臉不光彩的事,表示你是他可信賴的對象。要珍惜這陪伴的機會,因為他可能除你以外,再也沒有人可以講。

不過,如果你的價值觀和他有所不同,基於安慰陪伴的立場,不妨先放下自己的價值觀,傾聽並接納他的感受。接納他的情緒,不等於贊同他的行為,所以不用太緊張。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不妨委婉告訴他:「我可能不適合陪你,因為我怕把情緒帶給你,也許某某人比較適合。」

但不管是否贊同對方,在傾聽過程中,不要急著給建議,而是等他自己說。從他談話內容,再增強可行的部份。因為,成年人多有自己的打算,做朋友的不見得全盤瞭解,如果冒然給建議,恐怕不夠完善。如果事情發展不順遂,當事人也許還會怪你,損及兩人情誼。

也有可能,是朋友的另一半發生狀況,帶給他難堪。此時,別過度追問或加油添醋,就是最好的陪伴。有些人會希望別人別再問,因為那像在傷口上撒鹽。有些人會覺得很丟臉,好像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如果是這樣,不妨安慰他:「那不是你的錯,我們也不會這樣看你。」站在他那邊,給他情緒上的支持。

如果,是他受到八卦或攻擊,不妨等候他的反應或需要。假如是他受到委曲,一定會想澄清,此時聽就好了,但在他想報復或還擊時,適時提醒一下:「這樣做好嗎?可能會對你更不好。」讓他冷靜下來。假如他根本不願意提,就跟他一樣,若無其事,一直到他想講或需要協助,這就是沉默的陪伴。


如果他離婚了

其實,我更常碰的問題是,身旁的朋友離婚了。我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

我找了好多專家的意見,特別是美國人的,因為他們離婚率比我們高(美國是每兩對有一對,台灣是每三對有一對),他們應該有更豐富的經驗,教人如何陪伴離婚的朋友,整理如下:

別隨便說恭喜。雖然現在離婚愈來愈普遍,對有些人來說,離婚甚至是一種解脫,但《療效對話》的作者南絲.格爾馬丁仍提醒,真正離過婚的人都知道,那是很大的失落,實在說不上恭喜。

先陪伴寬慰他們低落的心情。某些人離婚後會變得很沮喪,特別是因配偶外遇而離婚的人,會對自己有所貶抑,認為是自己留不住另一半。這時朋友能做的,是先聽他說任何低潮沮喪的話。需要時,適時提醒一下:「婚姻是兩個人的事,不是只有一個人的問題,別太自責。

別批評他過去的配偶。可陪伴、可傾聽,但一定要勒住自己的舌頭,別批評他過去的配偶與婚姻,因為那對於安慰他,一點幫助都沒有,只會讓他更沮喪,覺得自己的過去,好像做了一件很糟的事。

康乃迪克大學健康中心的心理學教授茱莉亞.福特說,「做朋友最容易犯的錯是,過度投入別人的婚姻,並告訴別人該怎麼做。」謹守朋友的本份,就是讓他知道,你願意陪伴他,並相信他有能力處理。

看他的支援系統夠不夠?有時候,還得問一下:「錢夠用嗎?」、「小孩有沒有人照顧?」、「有其他親友的支持嗎?」把他拉回現實面。支援系統較強的人,適應得較好,也容易走出婚變的陰霾。

若有需要,建議他尋求專業的婚姻輔導。有些人在離婚後,會想和對方復合,或者和其他人約會,也可能陷入混亂的情感糾葛,若有需要,不妨建議他去找婚姻輔導人員,給他較好的協助。


如果他被資遣失業

還有一種情況,是這幾年常發生的,那就是因組織的縮編或解散,朋友被資遣、優退或解僱了。

最近發生在我身旁的,是個跑了十幾年新聞的男記者。也是一大早,打電話到辦公室找我,一開口就說:「我上個星期已經離開報社了。」

「什麼?你怎麼沒跟我說,這麼重要的決定,」我大叫,雖然之前已略知一二,但還是令人吃驚。

「我什麼人都不想見,我已經躲起來好幾天了,但今天狀況實在太糟了,所以才打電話給你。」

我想起來前面幾位輔導人員所說的,當朋友主動找你時,表示你是他重要的支援系統。所以,我趕快放下手邊寫不完的稿,專心聽他說。

「那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我為這地方賣命十幾年,這麼熱愛新聞工作,但現在,連戰場都沒了,」他打開心中的鬱悶,一點一滴說了起來。

和前面幾位朋友一樣,我也很同情他的遭遇。大環境的不景氣,加上工作場所的人事糾紛,讓他不得不離開戰場。才四十出頭,還不到退休年齡,這對有社會壓力的男人來說,應該是很大的打擊。

所以,我跑去請教同是男性的 張 老師基金會執行長張德聰,問他怎麼安慰這樣的朋友?
他說,中年失業的人,多是中階主管或資深人員,所以會夾雜著許多情緒與不平,像是面子上過不去、不甘心,或即將而來的經濟問題。因此,除了聽他們倒垃圾,也可從這幾方面安慰他。

像是別急著問問題或給建議。剛失業的人,最怕別人問:「你接下來要幹什麼?」因為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當然不知如何回答。也別一直「指導」他該怎麼做,好像我們比較能掌握人生,實際上,失業的人,自信心已經很低,別再讓他們覺得自己很蠢。

小心自己的言語,肯定他們過去的表現。失意受挫的人,很容易把事情放大或扭曲,所以,我們得留心自己的言行,也要同理對方的遭遇。告訴他:「你以前就很棒、很負責。」或是「我永遠不會忘記你做的某件事,真是太好了。」這些都是肯定他的價值與表現。

別讓他太封閉自己,適時邀他吃飯、做喜歡的事。中年失業的人,很多是靠朋友才站起來的,因為,中年人多有豐沛的人脈與資源,可互相支持。邀他出來,讓他知道,朋友一樣支持他,情誼不受影響,這是給失業者正面的經驗。


小孩考試升學不理想時

中年時,還會碰到親子升學與教養的問題,特別是中年的媽媽,很容易覺得挫折沮喪。
像前陣子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揭曉了,我有個朋友的朋友,為了小孩的成績哭了三天三夜。我朋友問我,她的眼睛都哭腫了,怎麼勸比較好?

主修兒童心理和輔導的葉貞屏建議我,轉告那個朋友,先肯定那個傷心媽媽所做的努力,包括每天照顧小孩的三餐作息,接送他上下學與補習,還有其他的。

再提醒她,是不是對小孩有過高的期待,如果繼續責備孩子,會不會讓兩個人更加疏遠,關係更緊張?

如果那個媽媽還是很傷心,不妨找她出去逛菜市場、爬山運動,把負面的能量釋放出來。

過了幾天,我朋友告訴我,這幾個建議還滿管用的,那個傷心的媽媽,不再那麼執著孩子的學測成績,母女倆終於可以說話,也願意和她出去逛街買菜。

得著安慰的勸,有時真管用。

經過這幾次事件,我也比較懂得怎麼安慰別人,但願你也能從這些建議得著幫助,陪伴需要的人。

因為,我們永遠會記得並感謝,在我們最傷心失意時,曾拉我們一把,或說一句貼心話的人。

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 幸福感

( 美國 哈佛大學 通識課程)

出人意料,哈佛最受歡迎的選修課是"幸福課",聽課人數超過了王牌課《經濟學導論》。教這門課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講師,名叫泰勒‧本‧沙哈爾。他堅定地認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幸福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他甚至從漢堡裡總結出4種人生模式。

當年,為了準備重要賽事,除了苦練外,本‧沙哈爾須嚴格節制飲食。開賽前一個月,只能吃最瘦的肉類,全麥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鮮蔬菜和水果。比賽一結束,他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自己喜愛的漢堡店,一口氣買下4只漢堡。望著眼前的漢堡,他突然發現,它們每一種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可以說,代表著4種不同的人生模式。

第一種漢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隻,口味誘人,但卻是標準的"垃圾食品"。吃它等於是享受眼前的快樂,但同時也埋下未來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時享樂,出賣未來幸福的人生,即"享樂主義型"。



第二種漢堡,口味很差,裡邊全是蔬菜和有機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後更健康,但會吃得很痛苦。犧牲眼前的幸福,為的是追求未來的目標,即"忙碌奔波型"。



第三種漢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還會影響日後的健康。與此相似的人,對生活喪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對未來抱期許,即"虛無主義型"。



會不會還有一種漢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種"幸福型"漢堡。一個幸福的人,是既能享受當下所做的事,又可以獲得更美滿的未來。



本‧沙哈爾經常講"蒂姆的故事"。蒂姆小時候,是個無憂無慮的孩子。但自打上小學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開始了。父母和老師總告誡他:上學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績,這樣長大後,才能找到好工作。沒人告訴他,學校,可以是個獲得快樂的地方;學習,可以是件令人開心的事。因為害怕考試考不好,擔心作文寫錯字,蒂姆背負著焦慮和壓力。他天天盼望的,就是下課和放學。

漸漸地,蒂姆接受了大人的價值觀,雖然不喜歡學校,但還是努力學習。成績好時,父母和老師都誇他,同學們也羨慕他。到高中時,蒂姆對此深信不疑:犧牲現在是為了換取未來的幸福。他安慰自己:上了大學,一切就會變好。

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蒂姆長長舒了一口氣:現在,可以開心地生活了。但沒過幾天,那熟悉的焦慮又捲土重來。

大學4年,蒂姆依舊奔忙著。他成立學生社團,做義工,參加多種運動項目,小心翼翼地選修課程,但這一切完全不是出於興趣,而是這些科目,可以保證他獲得好成績。

大四那年,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錄用了,他又一次興奮地告訴自己,這回終於可以享受生活了。可他很快就感覺到,這份每週需要工作84小時的高薪工作,充滿壓力。他又說服自己:沒關係,這樣干,今後的職位才會更穩固,才能更快地升職。

經過多年的打拼,蒂姆成了公司合夥人,擁有了豪宅、名牌跑車。他被身邊的人認定為成功的典型。可是蒂姆呢,卻無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幸福,他乾脆用酗酒、吸毒來麻醉自己,盡可能延長假期,在陽光下的海灘一待就是幾個鐘頭。起初,他快活極了,但很快又感到了厭倦。

為什麼當今社會有這麼多"忙碌奔波型"的人呢?本‧沙哈爾這樣解釋:因為人們常常被"幸福的假象"所蒙蔽。

十多年前,本‧沙哈爾遇到過一個年輕人。他是律師,在紐約一家知名公司上班,並即將成為合夥人。坐在他的高級公寓裡,中央公園的美景一覽無餘。年輕人非常努力地工作,一周至少干60個小時。早上,他掙扎著起床,把自己拖到辦公室,與客戶和同事的會議、法律報告與合約事項,佔據了他的每一天。當本‧沙哈爾問他,在一個理想世界裡還想做什麼時,這名律師說,最想去一家畫廊工作。但如果在畫廊工作,收入會少許多,生活水平也會下降。他雖對律師樓很反感,但覺得沒其他選擇,因為被一個不喜歡的工作所捆綁,每天並不開心。

本‧沙哈爾認為,這些人之所以不開心,並不是因為他們別無選擇,而是他們的決定,讓他們不開心。因為他們把物質與財富,放在了快樂和意義之上。可以想像,一個因為家長的壓力而學法律的人,是無法在其中找到長久快樂的;相反,如果是基於對法律的熱愛而成為律師的話,那他在維護公義的同時,也會覺得很幸福。

幸福的人,會在不同的事裡找到意義。如創業、當義工、撫養子女、行醫、甚至是打傢具。重要的是,選擇目標時,必須確定它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愛好,符合自己內心的願望,而不是為了滿足社會標準,或是迎合他人的期待。"真我的呼喚",就是使命感。

本‧沙哈爾希望他的學生,學會接受自己,不要忽略自己所擁有的獨特性;要擺脫"完美主義",要"學會失敗"。本‧沙哈爾還為學生簡化出10條小貼士:

1.遵從你內心的熱情。選擇對你有意義並能讓你快樂的課。

2.多和朋友們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纏身,親密的人際關係,是你幸福感的信號。


3.學會失敗。不要讓對失敗的恐懼絆住你嘗試新事物的腳步。

4.接受自己。允許自己偶爾的失落和傷感,然後問自己,能做些什麼來讓自己感覺好一點兒。

5.簡化生活,求精而不在多。

6.有規律地鍛煉。每週只要3次,每次只要30分鐘,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雖然有時"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時的睡眠會使你更有效率、更有創造力,也更開心。

8.慷慨。你的錢包裡可能沒有太多錢,也沒有太多時間,但並不意味著你無法助人。"給予"和"接受"是事情的兩個方面。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我們也在幫助自己;當我們幫助自己時,也是在間接地幫助他人。

9.勇敢。

10.記錄他人的點滴恩惠,始終保持感恩之心。

本文轉引自http://www.freewill.idv.tw/viewtopic.php?t=14917

富貴集團創辦人‧鄺漢光膺世華創業楷模獎

(北京)富貴集團創辦人兼集團董事經理拿督鄺漢光,今日(9月26日)在第4屆中國創業家高峰會暨世界華人創業楷模論壇上榮獲“世界華人創業楷模獎”。

世界華人創業楷模獎的設立,是為了表彰世界各地華裔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同時,也表揚在各自行業擁有影響力的華裔創業家。

《星洲日報》是唯一受富貴集團邀請出席第4屆中國創業家高峰會暨世界華人創業楷模論壇的媒體。除了中國,另外還有來自世界各地如美國、加拿大、日本、台灣的33位得獎人出席該頒獎典禮。

鄺漢光:歸功創業勇氣毅力

鄺漢光受訪時發表感言說,榮膺這獎應歸功於他過去創業的勇氣、創意和毅力,還有公司高層與員工的齊心合力,而集團在積極帶動大馬、新加坡、印尼、柬埔寨、越南和台灣的殯葬業和風景墓園管理下,才有週六驕人成就。

“殯葬業不只是一個商業集團,它更是一個偉大文化傳承事業的經營。這行業早期沒有人正視,是冷門行業,我是在飽受冷眼下,付出了雙倍的努力,敢於創新、發展別人不願發展的行業,週六才有煥然一新的殯葬及風景墓園管理行業。”

殯葬業冷門
創業經歷無數阻力

鄺漢光週六代表各得獎人發表演詞時說,富貴集團經營的殯葬業是冷門行業,從創業至今經歷了無數阻力、挫折,才造就了今日的成就,成為一連19年保持高營利的集團,並在大馬股票行掛牌上市。

他說,世界各地華商先天的創業條件,比不上中國,特別是在非華裔為主流的國家,因此,華裔企業家創業更要依靠刻苦耐勞的毅力。

“我希望這活動,能讓有影響力的企業家增進合作,搭建起一道跨越海內外創業的橋樑來促進溝通。”

盼企業家增進合作

本屆論壇的主題為“楷模聯合、合和共贏”,論壇也設有中國政府與企業家對話會,包括主題為“2009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以創新促進創業”;及“金融危機下的商機”的經濟學家報告會。

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國務院特派稽查員兼國情研究中心主任劉吉、國務院特派稽查員宋樹友、國土資源部原副部長張宏仁、總後勤部軍械部長張家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長胡永軍也赴會。

同樣獲頒上述獎項的優秀創業人包括鄭棟勤、潘志傑、黃夢吟、劉存旺、何淑圭、劉桂榮、張復興、肖菊芳、余妙玲、胡芳、周茂謙、陳美儀、夏雄一朗、劉運聯、林玉麟、鍾芷蘭、王正本、薛由釗、潘先祥、戴宏、陳文華、孫善勤、謝偉斌、吳秋平、邊曉燕、奇飛龍、王劍光、李麗婷、鍾寶玲、李學孟、耿裕和李敏。

富貴集團簡介:富貴集團2000年上市

富貴集團2000年8月在馬來西亞股票交易所主板上市,市場資本總額逾4億令吉。公司在殯葬關懷領域有20年經驗,提供一站式產品與服務,包括福地、骨灰位、墓園管理、事前規劃的生命圓滿契約服務、風水建築及風景墓園管理。公司位於吉隆坡的富貴紀念館,是東南亞規模最大六星級殯儀館。富貴集團擁有IS O9001國際服務認證,是全亞洲規模最大的華人私營風景墓園集團。

星洲日報‧2009.09.26